据土耳其《光明报》独家消息,一场可能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军事合作正在酝酿。预计在八月底,安卡拉和大马士革将签署一项军事协议,标志着土耳其军队将以“合法”身份,首次大规模进驻叙利亚。协议的核心内容远超此前预期,不仅计划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三座永久性军事基地,选址更是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这三处要地分别为巴尔米拉古城附近、提亚斯空军基地以及迈纳格军用机场。
该协议赋予土耳其在这些基地部署包括防空系统、无人机以及培训部队的权力,无疑将大大提升其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提亚斯空军基地,这座基地曾是伊朗在中东地区军事网络的核心枢纽,其地下设施错综复杂,如今却可能成为土耳其对抗以色列的前沿阵地。据悉,土耳其计划在此部署“希萨尔”防空系统,形成一道双层防御网:低空版本用于拦截无人机等低空目标,中程版本则可覆盖40公里范围内的领空,其雷达探测范围甚至能够触及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
事实上,土耳其早已开始为这一协议的签署进行布局。早在今年四月,土耳其的装甲车队就已悄然控制了提亚斯基地的跑道。五月份,土耳其的F-16战机更是首次出现在大马士革上空,执行拦截以色列无人机的任务。这些行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土耳其在协议正式签署前进行的“实战测试”。
展开剩余68%土耳其方面声称,此次军事行动的公开理由是“应叙利亚政府请求,打击恐怖组织”,矛头直指库尔德武装。3月10日,由库尔德人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曾承诺在年底前整编加入叙利亚政府军,然而,其领导人马兹卢姆·阿卜迪随后被曝出拒绝履行该协议。土耳其视SDF为库尔德工人党(PKK)的分支,而SDF控制的区域与土耳其计划中的军事基地高度重叠。安卡拉方面已发出警告:如果库尔德武装不解除编制,土耳其军队将“亲自清场”。
除了打击库尔德武装,埃尔多安政府还将军事行动与叙利亚难民问题紧密捆绑。目前,土耳其境内滞留着高达370万的叙利亚难民,这一问题已经引发了土耳其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土耳其国防部宣称,将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一个“纵深30公里的安全区”来安置这些难民,但实际控制范围远远超出这一范围。目前,包括伊德利卜、阿勒颇、代尔祖尔等叙利亚北部省份已经由土耳其支持的武装组织“叙利亚国民军”控制,而新建军事基地的计划,无疑将土耳其的势力进一步向叙利亚南部推进。
叙利亚新政权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与土耳其达成了深度绑定。这种合作被一些中东媒体评论为“第二个伊朗的诞生”,并且认为沙拉政府“比伊朗更敢于采取行动”。
面对土耳其的步步紧逼,以色列也迅速启动了三重反制措施:一方面,向美国施压,试图牵制土耳其的行动;另一方面,强化对库尔德武装和德鲁兹武装的支持;此外,以色列还将土耳其在叙利亚部署的防空系统坐标纳入了其打击数据库。今年五月,在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总统府后,土耳其迅速向提亚斯基地增兵,双方的代理人部队在苏韦达省爆发了激烈的交火。然而,一个棘手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果以色列攻击土耳其本土,可能会触发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但如果仅仅打击位于叙利亚境内的土耳其军事基地,北约则很可能选择“视而不见”。
土耳其能够如此迅猛地填补叙利亚的权力真空,很大程度上源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战略收缩。在曾经坚定支持阿萨德政权的俄军撤离后,叙利亚政府不得不转向土耳其寻求保护。然而,分析人士也指出了叙利亚新政权存在的致命弱点:朱拉尼政权的控制力十分薄弱,面临着德鲁兹武装割据、库尔德自治以及部落冲突等多重挑战,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超过20万难民。即使土耳其派兵进驻,也难以复制俄罗斯当年在叙利亚的“保护伞效应”。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土耳其军队缺乏有效的区域防空能力,今年四月,以色列的一次空袭就摧毁了五个叙利亚政府目标。
北约内部对于土耳其在叙利亚的行动也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国务院公开表示反对“局势升级”,但并未采取直接干预措施;而德国和法国则谴责土耳其侵犯叙利亚主权。矛盾的焦点在于: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却在叙利亚与以色列——美国的核心盟友——进行军事对峙。更为荒诞的是,如果土耳其和以色列爆发战争,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可能会导致北约法律框架下的“自我对抗”。
"
发布于:四川省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