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目光聚焦的美俄“核口水战”中,戏剧性的转折暴露了地缘政治博弈的残酷现实。这场对峙始于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发出的最后通牒,最终以莫斯科的骤然沉默和梅德韦杰夫的“闭麦”而告终,其中暗藏的玄机引人深思。
故事的开端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7月29日公开喊话,限定俄罗斯在10天内促成俄乌停火,否则将面临新的制裁,甚至威胁对与俄贸易的国家加征“二级关税”。面对美国的施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次日回应称俄方“不会被勒索”。然而,真正点燃局势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这位前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用俄语发文,提醒特朗普“俄罗斯保留着苏联的‘死亡之手’核系统”,暗示俄罗斯具备在领导层覆灭后自动发动核反击的能力。
特朗普的反击来得迅速而直接。8月1日,他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文,指责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极度危险”,并宣布“已下令两艘核潜艇部署至适当区域”。尽管特朗普并未明确说明潜艇类型(战略核潜艇或攻击核潜艇)及具体位置,但“适当区域”一词被普遍解读为逼近俄罗斯海域,此举无疑是对俄罗斯发出的严厉警告。美国媒体也敏锐地捕捉到,这是自冷战巅峰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公开以核潜艇部署直接回应俄方言论。
展开剩余71%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方面对此保持了长达三天的沉默。克里姆林宫未作任何官方表态,而梅德韦杰夫的社交账号也停留在7月31日的最后一条帖子。这种反常的安静立即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要知道,此前梅德韦杰夫的社交账号平均每天发布三条帖子,如今却突然销声匿迹,有网友甚至调侃称他只有“喝醉了才敢骂美国”。
8月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终于打破了僵局。他在记者会上用四句话为事件定调:首先,“核战争没有赢家”;其次,美国潜艇部署“本就是常态化任务”,俄方早已知情并监控;第三,俄方“不认为当前局势构成升级”;最后,任何涉核言论都需“极度谨慎”。这番表态被解读为俄方主动降温,既否定了特朗普的“新威胁”,也暗批了梅德韦杰夫的言论过于激进。
佩斯科夫的表态,将梅德韦杰夫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俄罗斯政治学者指出,梅德韦杰夫的账号停更与克里姆林宫的回应同步,很可能是被要求“禁言”。此前,梅德韦杰夫因多次发表核威慑言论,被西方媒体称为“普京的扩音器”,但此次触及“死亡之手”系统这一苏联时期的最高机密,显然是越过了红线。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各国内部总有强硬派,但外交决策权只在普京手中”,更印证了这一猜测。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核恫吓”也被多方拆穿。路透社援引美军情报称,美国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常年保持8-10艘战备值班,所谓的“新增部署”实际上只是一种政治手段。俄罗斯议员伊夫列夫更是直言:“美军潜艇坐标早已被纳入俄导弹瞄准系统”。而特朗普本人在3日被记者追问细节时,也只是含糊地重复“潜艇就在该在的地方”。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朗普面临的国内危机。在部署核潜艇前一周,他深陷“爱泼斯坦案”的新爆料,多名女性指控其参与未成年性交易;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数据也触及新高,鸡蛋价格暴涨60%。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急需转移国内视线,而梅德韦杰夫的“送上门挑衅”恰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剧本。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俄乌战场的利益才是首要考虑。当前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加速推进,此时若与美国升级冲突,很可能招致北约的直接介入。佩斯科夫在回应中特意强调“俄乌谈判需美国配合”,暗示莫斯科并不希望堵死外交渠道。
经此一役,梅德韦杰夫的社交媒体人设彻底崩塌。过去两年,他从“亲西方自由派”摇身一变成为“核弹咆哮帝”,但这次事件暴露了他言论的失控。特朗普不仅当真,还借机加码施压俄乌问题。俄罗斯媒体嘲讽称:“他的账号以前是政治脱口秀,现在成了核危机开关”。
军控专家金博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用核武器互相嘲讽,是把灭绝武器变成了真人秀道具”。而梅德韦杰夫的沉默,正是这场危险游戏的第一张代价牌。原本严肃的核威慑,沦为政治表演的工具,而梅德韦杰夫本人,则成了第一个被自己点燃的火药炸伤的玩家。这场闹剧最终暴露的,是核时代大国博弈中,言论与行动之间那条愈发模糊的界限。
"
发布于:四川省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