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8 月 4 日关于 “俄军阵营存在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非洲多国雇佣兵” 的指控,本质上是冲突长期化背景下的舆论博弈策略。这一言论缺乏事实依据,且已引发相关国家的严正交涉,其背后折射出多重复杂动因与战略考量。
一、指控的事实基础与逻辑漏洞
证据缺失与双重标准 泽连斯基声称 “获得关键情报”,但未提供任何可验证的证据,如雇佣兵的身份文件、影像资料或第三方调查报告。相比之下,俄罗斯国防部 2025 年 7 月披露的权威数据显示,乌克兰境内有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 3500 余名外国雇佣兵,其中北约国家人员占比超过 60%,且部分人员持有西方特种部队背景。这种 “选择性指控” 凸显了乌方的双重标准 —— 既回避自身依赖外国雇佣兵的现实,又试图将中俄等国塑造为 “冲突支持者”。 雇佣兵定义的模糊性 国际社会对 “雇佣兵” 的法律界定存在争议。根据《日内瓦公约》,雇佣兵需满足 “以个人利益为目的”“非冲突方国民” 等条件。俄方招募的外籍人员中,部分是为获取俄罗斯国籍或经济报酬的中亚劳工,其性质更接近 “合同兵” 而非国家支持的雇佣兵。乌方将此类人员笼统归类为 “雇佣兵”,实为政治叙事的需要。 历史指控的延续性 这并非泽连斯基首次炒作 “中国雇佣兵” 话题。2025 年 4 月,他曾宣称 “数百名中国人加入俄军”,但同样未提供证据。此类指控的反复出现,暴露出乌克兰试图通过 “议题制造” 转移战场压力的策略惯性。展开剩余70%二、相关国家的立场与反应
中国:一贯立场的重申与驳斥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公民参与海外武装冲突属个人违法行为,与国家政策无关。2025 年年初,外交部再次声明 “不向任何冲突方提供武器或人员”,并奉劝乌方停止不实言论。这种明确立场与中国长期奉行的中立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且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巴基斯坦:外交交涉与证据要求 巴基斯坦外交部 8 月 5 日发表声明,“坚决驳斥” 乌方指控,指出其 “毫无根据”,并要求乌克兰提供可核实的证据环球网。作为中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长期奉行中立政策,其国内经济状况与俄乌战场无直接利益关联,雇佣兵参战的可能性极低。 中亚国家:战略默契与沉默应对 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虽未直接回应,但两国与俄罗斯同属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在军事训练、装备采购上有深度合作。塔吉克斯坦外交部曾于 2024 年驳斥乌克兰关于 “招募反俄雇佣兵” 的指控,强调 “不参与任何代理人战争”光明网。这种沉默背后,既有对俄战略协作的默契,也反映出对乌方指控的不屑回应。 非洲国家:经济困境与个体行为 非洲部分国家因经济困境,存在私人军事公司招募当地民众赴俄乌参战的现象。例如,前阿富汗特种部队成员被俄方招募的案例显示,部分外籍人员参战动机是为获取经济报酬或移民资格。但此类行为属于个体选择,与非洲国家政府无关。三、泽连斯基的战略动机与现实困境
转移战场失利压力 当前俄乌冲突胶着,乌军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方向的反攻受挫。泽连斯基突访距离俄控线仅 5 公里的前线,本身具有提振士气的象征意义,而 “外国雇佣兵” 指控则试图将战场失利归咎于外部势力介入,缓解国内舆论对其军事决策的质疑。 争取西方援助的话术升级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团队对援乌态度趋冷,欧洲国家也因能源危机和经济压力逐渐削减军援。泽连斯基将 “中俄雇佣兵” 与 “北约志愿者” 并列,塑造 “多国联军对抗乌克兰” 的叙事,旨在刺激西方国家加大军事投入,甚至推动对中俄的制裁。 配合美西方战略叙事 美西方长期试图将中国塑造为 “俄罗斯的战略伙伴”,泽连斯基的指控恰好迎合了这一叙事。通过将中国与 “雇佣兵” 关联,乌方试图削弱中国作为中立斡旋者的国际信誉,配合美西方在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对华遏制。四、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博弈
俄罗斯的反制与舆论反击 俄国防部迅速驳斥乌方指控,强调俄军以正规军为主,外籍人员参战比例极低,并反过来揭露乌军 “雅典娜” 特种部队中存在北约退役特种兵。俄外交部还向联合国提交报告,指控北约通过 “雇佣兵” 形式实现 “军事存在常态化”,要求将相关单位列为 “合法打击目标”。 联合国的谨慎态度 联合国安理会 2025 年 2 月通过的涉乌决议仅呼吁双方停止招募外国雇佣兵,但未提及俄军存在大规模外籍人员参战。国际刑事法院(ICC)的调查报告也聚焦于乌克兰境内的战争罪行,未支持乌方指控。这种谨慎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乌方指控的普遍存疑。 中立国家的立场分化 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未公开支持乌方指控,而是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冲突。中国、印度在安理会涉乌决议中投弃权票,显示出对西方主导叙事的保留态度。这种立场分化削弱了乌方指控的国际共鸣。五、未来局势的潜在影响
对中俄关系的短期冲击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均否认指控,但西方媒体可能借机炒作 “中俄军事合作扩大化”,对两国在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施加舆论压力。不过,中俄战略协作的基础在于共同的战略利益,此类指控难以动摇两国关系的基本面。 雇佣兵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冲突持续,雇佣兵的跨国流动可能加剧。俄罗斯通过 “外籍服役者待遇法案” 吸引更多外籍人员,而乌克兰则试图通过 “国际军团” 补充兵力。这种趋势可能促使联合国加强对雇佣兵问题的监管,推动制定更严格的国际公约。 信息战的持续升级 俄乌双方的信息战已从战场延伸至外交和舆论领域。未来,类似 “外国雇佣兵” 的指控可能频繁出现,甚至涉及更多国家。如何辨别信息真伪、避免被虚假叙事裹挟,将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此次事件再次证明,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舆论战场的博弈与军事冲突同等重要。泽连斯基的指控虽缺乏事实支撑,却揭示了冲突长期化背景下各方的战略焦虑与政治算计。国际社会应保持清醒判断,避免被情绪化叙事误导,共同推动冲突的政治解决。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